<
t4b7小说网 > 其他小说 > 带着空仓库回八零(重生) > 带着空仓库回八零(重生) 第138节
    然后是西瓜的收入,西瓜的售价跟去年一样,都是以天气进行划分,但今年她手里的西瓜生意还是要比去年好一些,平均每月可以售出5万斤西瓜,4个月售出20万斤,平均每斤西瓜价格5毛钱,收入100000元。

    目前她仓库里还剩下西瓜15万斤,按照过去的销售情况,只需要3个月就可以卖完,也就是说即使这门生意在3月才起步,在5月底就可以把她手里的西瓜销售一空,不会剩下多少库存。

    最后是董福妮那边的收入,她那边主要做服装生意,平均每月利润能够达到5000元,4个月总共入账20000元整。

    全部计算一下的话,这段时间的收入总额是416500元。

    林念把仓库里的钱全部清点了一边,不出意外还是比她计算出来的数额多了一些,最终数出42万多。

    而这,不过是最近半年的收入!

    第171章 总结统计

    除此之外, 7月、8月、9月鸡蛋的入账还没有计算,这三个月的入账算是8万整。

    计算好数额之后,林念还是按照老规矩, 把全部的钱都清点了一遍, 大概是她习惯性以较低的数额进行计算,实际点出来的钱数还是比她数出来的要多一些, 全部加起来正好50万出头。

    老规矩, 50万块钱一分为二,她自己拿25万,剩下的25万,分慈善部分15万,税款10万。

    税款在前段时间,也就是林念期末考试那个时候, 开始进行汇总计算, 像她这样的个体经营户, 需要本人去进行填报汇算。

    因为她的蛋糕店和目前做鸡蛋生意的摊子都有正规的营业执照,她特意抽出时间跑了一趟, 连带着蛋糕店的那部分, 她都去进行汇算了。

    最终汇算交税的结果比她预想中要少一些, 只是从税筐里取出了一部分。

    这主要是因为她的生意大头并不是蛋糕店和鸡蛋生意,而是在这之外的反季西瓜生意和荔枝生意。

    反季西瓜生意不用说,利润高, 但“成本”也高, 她根本不可能如实上报。

    荔枝生意也是一样,算上“运输过程中的损耗”,以及荔枝本身的“运输成本”,其成本也会大大上涨, 同样很难如实上报。

    但她还是尽量在保持基本准则的条件下,上报了对应的数目,最终也交了好几万的税收。

    这笔钱的数目在这时候算是挺大的,甚至她去缴纳税收的时候,还受到了许多关注的目光。

    虽然实际缴纳的税收少,但她这时候计算数额,也还是将该归入税款筐的金额放入其中,即便现在用不到,以后也可能会用到。

    算清数额之后,林念对这一天的情况进行的总结,誊抄在本子上。

    1991年2月12日:

    西瓜:15万+

    鸡蛋:25万+

    海鲜:无积压库存

    存款:73万

    慈善款:38万

    税款:随存随取随用

    确认最终的数额之后,林念又回头看了眼自己的存款余额,她知道自己这段时间赚的不少,之前计算的时候心里也有个数,可实际加上自己之前的存款之后,还是叫她自己都有些讶异。

    足足73万存款,这还是在扣除税款和慈善款的收入,如果算上这两样,估计实际的余额能达到150万。

    这笔钱别说是在这时候,就算实在98年,那也是一笔巨款。

    不过不知道为什么,她现在的心情在惊讶之余又还算平静,大概是她这两年赚到的钱并不仅仅只是用在自己身上,还用到了更要紧的实处的缘故,让她对于自己有一笔73万元巨款这件事,接受的很容易。

    73万元也恰好算是一道分界线。

    毕竟她在去年来京市的时候,就意外发现在京市,一套四合院的价格都只需要80万左右,而京市的四合院不少,如果仔细去找,或许能找到六七十万的。

    要是大一点的四合院,一百多万也不是没有可能。

    林念确实对四合院很是心动,可仔细想想,一方面她现在主要还是在杭城生活,另一方面虽然她手头有这样一笔巨款,可接下来还有各种生意需要她应付,她必须要给自己留一笔充足的流动资金。

    四合院虽好,但按照现在的情况看,她手头的流动资金充足,反而可以给她带来更大的效益。

    别的不提,就说夏天的荔枝生意,因为荔枝的批发价本就昂贵,她手头要是资金不够充足,恐怕得白白将时间浪费在路上,那就得不偿失了。

    这段时间的支出和入账全部数清之后,林念心底的一桩心事也算了解。

    回到杭城,时间已经到了年二十九。

    这是林念在杭城过的第三个年。

    好像在所有事情都步入正轨之后,时间就开始一点点变快了,似乎距离去年过年都没有多久,一不留神又是一年。

    这一年林念开始上初三,开了蛋糕店,开始做海鲜生意,以及……开始练字。

    于婶家里的小孩也在这时候齐齐回来,因为有了之前几年的接触,这会儿他们也很自来熟地在林念住处奔跑玩耍。

    说是租客跟房东的关系,但在林念看来,于叔于婶更像是她的家人。

    董福妮更是如此,即便她现在自己买了房子,可她还是继续来林念家里过年。

    按照她的说法,是在林念这里过年更有年味。

    “大过年的,热闹一点总是好的,而且还有吴老师和李老师他们在呢,”董福妮说着,手上的动作“咔嚓”落下,剪下整整齐齐的平整纸张来,“平时就算了,过年肯定要在一起才好……我剪好了,小林,这个给你。”

    林念接过纸张,平铺在八仙桌上,写一写看一看,总能挑出些毛病来:“写的不是很好看。”

    “好看,怎么不好看,我是不会欣赏,但我就觉得你写的字好看,挑不出一点毛病来。”董福妮继续剪纸,方形的,长方形的,专门用于写福字和对联。

    于婶家的小孩跪坐在长凳上,趴着看林念写字,这时候也认真点了头:“姐姐写的字好看的,特别好看。”

    “就是就是,姐姐写的好看。”

    董福妮在一旁笑了:“你看吧,这可不是我一个人说你的字写的好看,他们也这么认为的,小孩子可不会说谎。”

    “练了一年,可还是看自己的字不顺眼,”林念笑了,说是这么说,落笔的时候却很认真小心,“没想到我还会有自己写对联的一天。”

    林念突然有些感慨。

    “是吧?”董福妮瞬间明白林念的意思,“我还记得我们第一年过年的时候,还在大过年的时候出去卖对联、卖灯笼呢,那时候虽然累,心里却很踏实。”

    第一年是88年,也是林念刚刚重生回来的那一年。

    那时候她口袋里还没什么钱,又在饭店干活,年前只有几天空闲,还特意跑了一趟东省,灯笼和对联寄回来的时候,都已经要过年了。

    时间凑得好,两人为了尽快将手里的货卖出去,大年三十还在到处跑着卖东西。

    “总归我们的努力也叫我们收获不少,现在的日子比之前好多了。”说着话,林念在长长的红纸上落下最后一笔。

    等待红纸上的墨迹自然干燥的时候,林念还拿了一个方形的红纸,在上面写了一个大大的“福”字。

    练字也是林念的兴趣之一。

    去年从京市回来之后,她就一直在练字,倒没有别的想法,只是希望自己的字能写的好看些。

    好在这一年下来,练习展现出来的成果不错。

    等到红纸上的字迹干燥下来,她把对联的纸和写着“福”字的纸,都交给一直在旁边看的小孩。

    “拿下去交给你们的爷爷奶奶吧。”

    “谢谢姐姐!”

    这一天,林念写了好多对联,认识亲近的人都送了一副完整的对联,虽然不是什么特别贵重的东西,但确实是她的一点小心意。

    “今年我打算在原来的基础上,稍微扩大一些市场,”董福妮跟林念说话,“这段时间我一直在做服装生意,对这方面了解比较多,我觉得未来这方面的市场还会更大。”

    林念抬头,看着董福妮:“你想好了?”

    “想好了,但是……”董福妮顿了顿,认真看向林念,欲言又止。

    “我还是老说法,如果你还是愿意跟我合作,那这个生意依然是交由你负责,可如果你想独立,我也不会插手。”林念也很清楚双方的情况,说到底服装生意这块主要还是董福妮在做,可利润确实是她在赚。

    两人的情况并不是传统的老板和员工的关系,反而像是合作伙伴,可利润这方面,又不像是合作伙伴。

    既然她得了大利润,风险由她来承担也是理所当然的事。

    更何况在她看来,服装的那点库存积压占据的成本并不算太多。

    而且以董福妮一直都不愿意独立出去的谨慎性格,她就算要扩大规模,心里也是估算过的,不会没有数。

    退一万步说,就算真的某一次出现了大问题,也不是不可以及时止损。

    “我就是担心万一,我总会先把事情想到最坏……”董福妮无奈道,“这大概是在我骨子里藏着的问题。”

    林念见她这么说,略微思索片刻后说道:“其实说到底,很多时候生意做不下去,有很大一个原因是资金链断裂,但你知道,我手头的生意并不仅仅只有服装生意这一块,别的生意反倒占了大头,所以基本不可能出现资金链断裂的问题,就算真有什么事,还有兜底,这么说,董大姐明白吗?”

    现在的董福妮也早已不是当初狠下心来,才能够离开董家的她,这段时间的生意也给了她许多阅历,这时候林念这么一说,她很快就明白了她的意思。

    回过神来之后,她面上露出了笑容:“明白了,你这么一说我就放心了,那等过了年,我就放心大胆去干,我也没有别的想法,就希望能多攒下些钱,去换一套大的房子,你不知道,自从买了房子之后,我晚上睡的可香了,等过段时间那房子全部收拾好,我就可以搬进去住,一想到到时候可以切切实实住在自己的房子力,我晚上做梦都会笑醒。”

    “新的一年,希望我们都越来越好。”

    林念说着,举起手里的杯子,虽然里面并不是酒,而是实实在在的茶水。

    董福妮不禁笑出声,同样对着林念举杯,认认真真碰了碰杯子:“嗯,希望我们都能够越来越好……不,我相信我们肯定都会越来越好,这就是我们努力追求的目标。”

    第172章 主动上门

    “林老板, 不知道您还记不记得我,我叫蒋奇,之前我们见过一次。”

    林念看着眼前突然找上门来的人,一时间有些惊讶, 倒不是她不记得, 只是她以为这人或许早已忘了当初的热络。

    “当然记得, ”林念微笑, “先前我们在孙经理那里见过一面, 蒋经理还说您跟丁华也认识。”

    “是是是,”蒋奇脸上的笑容加深,“就是我,没想到林老板记性这么好,竟然还记得我。”

    “怎么会不记得,蒋经理也是专门做蔬菜供应生意的,说起来蒋经理的生意可比我大多了,我就是小打小闹。”林念笑着回道。

    她的记性不错, 再加上她时不时会对收到的名片进行整理, 蒋奇即认识孙鹏,又认识丁华, 这样的身份在她的那些名片里也是少见的, 她就更加印象深刻了。

    “哪里哪里, 林老板做的才是大生意,这半年来, 林老板的海鲜生意也做的不错,现在整个杭城的人都知道咱们这片的饭店里有全杭城最新鲜的海鲜,甚至还有人特意大老远跑过来吃的。”蒋奇说着,对林念的夸奖十分认真。

    他这也不是单纯的吹捧, 而是实话实说。

    说起来当初他还是第一批知道这些海鲜存在的,那时候的他虽然好奇,却并没有太在意,只是凭着个人做生意的敏锐,提前跟林念搭上了关系。

    可就算是这样,他也没想到这海鲜生意竟然会这么好。

    甚至他自己也在孙鹏的饭店里吃过一次,那味道真是叫他意犹未尽,甚至他觉得自己在海边城市吃的海鲜,都没有这样的口感和风味。